91精品大片在线观看|91在线国产欧美|98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|99久久精品精品6精品精品

  1. <legend id="pigbu"><u id="pigbu"><blockquote id="pigbu"></blockquote></u></legend>
      1. <ol id="pigbu"></ol>

        歡迎訪問大慶市中西醫(yī)結合醫(yī)院 我們一直用心服務 值得您的信賴!
        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首頁 > 學習園地 > 

        【學習園地】中醫(yī)經典理論學習——《傷寒論》必背原文(二十三)



        《傷寒論》必背原文(二十三)


        【原文】

        凡病若發(fā)汗、若吐、若下、若亡血、亡津液,陰陽自和者,必自愈。(58)



        【注解】

        ①若:或者。前三個若字表并列。

        ②若:表因果。

        ③亡血、亡津液:傷血,傷津液。


        【釋義】


        本條論疾病自愈的條件和機理。

        凡是一般的疾病,或者經過發(fā)汗,或者經過催吐,或者經過瀉下,結果出現(xiàn)了邪氣雖去,但是津液和陰血也被耗傷的局面。此時如果肌體的自我康復機能尚能發(fā)揮作用,通過休息和飲食調養(yǎng),待到津血恢復,陰陽之氣自行調和之后,病證就會痊愈了。由此提示,陰陽調和是健康的保證,陰陽失調就會發(fā)生疾病。正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說:陰平陽秘,精神乃至;陰陽乖戾,疾病乃起。因此只要使其陰陽調和,就可以達到健康的目的。為了達到此目的,有時候要用藥物損有余補不足,使陰陽調和。有時候又不須用藥,通過起居調攝,待到陰陽自和就可以痊愈。這就是不藥而藥的方法。


        【原文】

        下之后,復發(fā)汗,晝日煩躁不得眠,夜而安靜,不嘔,不渴,無表證,脈沉微,身無大熱者,干姜附子湯主之。(61)



        【注解】


        ①煩躁:此當指躁煩,即肢體躁動不寧而不自知的癥狀。

        ②眠:通“瞑”,閉目靜息。




        【釋義】


        本條論陽虛躁煩的證治及其類證鑒別。

        如果證屬表證兼里實,應當先解表后攻里,本條先下后汗,治療失序,因而導致腎陽暴衰。虛弱的陽氣勉強和陰寒相爭,但爭而不勝時,人體則會出現(xiàn)肢體躁動不寧,此證稱作躁煩。白天自然界陽氣盛,人體之陽氣得到自然界陽氣的協(xié)助,尚可以和邪氣相爭,因此出現(xiàn)了肢體躁動不寧而不得閉目靜息的表現(xiàn)。夜間自然界陰氣盛,人體失去了自然界陽氣的協(xié)助,陽氣已無力和陰寒相爭,不爭則靜。這里所說的“夜而安靜”是病證更加沉重的特征,而不是病愈的表現(xiàn)。脈沉主病在里,也主陽虛,脈微則是腎陽虛衰,鼓動無力的確證。“身無大熱”提示,此證還沒有發(fā)展到陰盛格陽“身大熱反欲得衣者”的地步。治療用干姜附子湯,辛熱純劑急煎頓服,以救暴衰之陽。

        陽衰陰盛的躁煩證一定要和陽熱擾心的煩躁證相鑒別,故而前人有“陽盛則煩,陰盛則躁”的說法。少陽病膽熱擾心,常見“心煩”;膽火犯胃,胃氣上逆,則見“喜嘔”。本條以“不嘔”除外了少陽病的煩躁。陽明病陽熱擾心,則見煩躁,熱盛傷津則見口渴,本條以“不渴”除外了陽明病的煩躁。太陽病寒邪閉表,陽郁化熱,郁熱擾心,可見不汗出而煩躁,本條以“無表證”除外了太陽病的煩躁。這樣的鑒別診斷方法和思路,非常值得借鑒和學習。



        上一篇:【學習園地】中醫(yī)經典理論學習——《傷寒論》必背原文(二十四)
        下一篇:【學習園地】中醫(yī)經典理論學習——《傷寒論》必背原文(二十二)

        服務電話:17758842565/6166034

        地  址: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(qū)大同鎮(zhèn)同陽路340號

        乘車路線:乘坐101路公交車到大慶市中西醫(yī)結合醫(yī)院站牌下車

        版權所有:大慶市中西醫(yī)結合醫(yī)院   黑ICP備17007858號-1  

        黑公網安備 23060602000005號